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韓愈《答張籍書》的寫作背景是怎麼樣的?

韓愈《答張籍書》的寫作背景是怎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知道韓愈《答張籍書》的寫作背景是怎麼樣的嗎?這是韓愈爲了反駁張籍寫的《上韓昌黎書》所作的一篇文章,對張籍的質疑逐一給予答覆,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答張籍書①

【原文】

愈始者望見吾子於人人之中②,固有異焉;及聆其音聲③,接其辭氣④,則有願交之志;因緣幸會,遂得所圖⑤,豈惟吾子之不遺⑥,抑僕之所遇有時焉耳⑦。近者嘗有意吾子之闕焉無言⑧,意僕所以交之之道不至也;今乃大得所圖⑨,脫然若沈痾去體⑩,灑然若執熱者之濯清風也⑪。然吾子所論:排釋老不若著書,囂囂多言,徒相爲訾⑫。若僕之見,則有異乎此也!

夫所謂著書者,義止於辭耳。宣之於口,書之於簡,何擇焉?孟軻之書,非軻自著,軻既歿⑬,其徒萬章、公孫丑相與記軻所言焉耳⑭。僕自得聖人之道而誦之,排前二家有年矣⑮。不知者以僕爲好辯也;然從而化者亦有矣,聞而疑者又有倍焉,頑然不入者,親以言諭之不入,則其觀吾書也,固將無得矣。爲此而止,吾豈有愛於力乎哉⑯?

【註釋】

①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是韓愈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

②吾子:我的朋友,此處爲尊稱。人人:衆人。

韓愈《答張籍書》的寫作背景是怎麼樣的?

③聆(líng):聆聽。

④接其辭氣:接觸到你的言辭語氣。

⑤因緣幸會:因爲某種緣由和機會有幸相識。遂得所圖:於是實現了結交的願望。

⑥豈惟:難道只是;何止。不遺:不嫌棄。

⑦抑:發語詞,大約,大概的意思。所遇有時:碰上了好時機。

⑧闕(quē)焉無言:指沒有聽到對自己的批評。

⑨大得所圖:完全滿足了自己的意願,指終於聽到了朋友對自己批評的肺腑之言。

⑩脫然:輕鬆的樣子。沈痾(kē)去體:積鬱多年的重病大愈。痾:病。

⑪執熱者之濯(zhuó)清風:拿着熱東西的人受到清涼之風的吹拂,比喻涼爽輕鬆。濯:洗,沐浴。

⑫囂(xiāo)囂多言:喧譁囉唆的意思。徒相爲訾(zǐ):只是互相攻評。文中指作者排斥佛老的言論。訾:說人壞話,語言攻擊。

⑬軻(kē):指孟軻,孟子,名軻,鄒國(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歿(mò):死,去世。

⑭萬章、公孫丑:都是孟軻的學生,傳說是他們在孟子死後編纂成《孟子》一書的。

⑮前二家:指佛、老兩家學說。有年:有許多年了。

⑯吾豈有愛於力:我哪是害怕耗費氣力呢?意思是我不吝惜全力去宣講,但那些人不可教化。愛:愛惜,吝惜。

【譯文】

韓愈《答張籍書》的寫作背景是怎麼樣的? 第2張

我剛開始在人羣中見到您時,您固然是與平常人不同;等到聽了您說話的聲音,接觸到您的文章,我就有了想和您交往的願望;因爲緣分的遇合,很幸運地和您相會,於是我得以滿足心願,這豈只是您不嫌棄我的緣故,大概也是我碰到好時機了。近年來曾經遺憾得不到您對我發表意見,我以爲是我和您交往的途徑不夠;如今卻大大滿足了我心中所願,一下子就像多年沉積在身體內的陳年老病突然間離開身體一樣輕鬆,灑脫得就像拿着熱東西的人突然沐浴到涼風一樣清新。但您所說的這種言論:排斥佛老,比不上寫書,吵吵嚷嚷多說話,只不過是在白白地互相指責。若依我看來,就與這大有不同之處了!

您所說的著書,大義只限於文辭而已。口頭宣講,刻寫於簡上,有什麼可選擇的呢?孟軻的《孟子》一書,並不是孟軻自己著寫出來的,而是孟軻去世之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一起記下孟軻曾經說過的話而編著成書的。我自從得到聖人的大道並傳誦它,堅持抵制排斥佛、老兩家學說,已經有許多年了。不瞭解我的人,以爲我喜歡辯論;但聽從我的言論而被教化的人也有很多了,而聽了以後卻有所懷疑的人數又要比前者多一倍,固執得聽不進我的言論的,如果親自用言辭教育都聽不進去,那麼他看了我的書,也必將無所收穫。其實,爲了阻止這種情況,我怎麼會有所吝惜而不盡全力去改變呢?

【原文】

然有一說:化當世莫若口①,傳來世莫若書。又懼吾力之未至也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③。吾於聖人,既過之猶懼不及④;矧今未至⑤,固有所未至耳⑥。請待五六十然後爲之,冀其少過也。

吾子又譏吾與人人爲無實駁雜之說⑦,此吾所以爲戲耳;比之酒色,不有間乎⑧?吾子譏之,似同浴而譏裸裎也⑨,若商論不能下氣⑩,或似有之,當更思而悔之耳。博塞之譏⑪,敢不承教;其他俟相見⑫。

薄晚須到公府⑬,言不能盡。愈再拜。

【註釋】

①莫若:不如。

②力之未至:力量還沒有達到,意思是還沒有傾盡全力。

③四十而不惑:出自《論語·爲政》,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意思是,人到了四十歲,纔不爲外物所迷惑。

④猶懼不及:還恐怕沒有盡到最大努力。

⑤矧(shěn):況且。

⑥有所未至:指在學識志向上還沒有達到成熟不惑的境界。耳:文言語氣助詞。

⑦無實駁(bó)雜之說:荒誕無實的學說。

⑧比之酒色:和沉溺於酒色相比。不有間乎:不是還高出一籌嗎?

⑨似同浴而譏裸裎(chéng):好像一同洗浴之人譏笑別人光着身子一般。裸裎:裸體。

⑩下氣:指低聲下氣,謙讓別人。形容態度恭順。

⑪博塞(sāi)之譏:指張籍對韓愈爲文博雜冗塞的譏笑嘲諷。

⑫承教:受教。俟(sì):等待。

⑬薄晚:臨近傍晚。薄:將近,臨近。公府:此指董晉府上。當時董晉出任宣武節度副大使,鎮守汴州,韓愈任其門下推官。

【譯文】

韓愈《答張籍書》的寫作背景是怎麼樣的? 第3張

但也有一種說法:教化當世之人,不如親口宣傳的方法好,流傳於來世,沒有比著書更好的方法了。可我又擔心我的能力達不到。孟子曾說過,三十歲應當有所成就,四十歲纔不爲外物所迷惑。我和聖人相比,已經過了三十而立的年齡,還是擔心不及聖人;何況如今還沒有達到聖人要求的那樣,而且本來就有無法達到的地方。請讓我等到五六十歲以後再來做著書的事吧,希望書中能少犯些錯誤。

您還指責我和衆人做了沒有實際意義、駁雜的論說,這樣的說辭我認爲是玩笑話;和貪戀酒色相比,不是有很大的差距嗎?您指責我這一點,就像一同洗浴卻嘲諷他人裸體一樣,如果說商討時我沒能低聲下氣謙虛一些,或許像這樣的情形是有的,我自當深刻反思並改正了。對於博雜不通的指責,我斗膽不敢聽從教導;其他的等到見面後再談吧。

現在臨近傍晚,我必須到公府去,恕我不能詳細說盡。韓愈在此再拜。

【賞析】

文章開篇,首先描寫張籍給自己最初的印象是在衆人之中無須張口說話,就能一眼看出他“有異焉”,接下來又分別在說話聲音、文章等方面,高度讚賞了張籍德才卓然超羣,表明與他交往是自己期盼已久的願望,在這樣機緣巧合的機會裏相遇並結識,自然是喜形於色。忽然筆鋒一轉,一句“然吾子所論”,引出下文。

接下來的議論當中,文字起伏盪漾,先揚後抑。先讚賞張籍博古通今,才學深廣,表示自己的謙恭;隨後指明意見,道明不能苟同。韓愈先後就張籍說他“排釋老不若著書,囂囂多言,徒相爲訾”,陳述自己見解,如同剝繭抽絲,列舉《孟子》一書並非孟子親身所著,而是孟子的學生在他去世後根據孟子平時的學說內容共同回憶編著而成的。由此闡明瞭“宣之於口”和“書之於簡”沒有什麼兩樣,並說明自己宣揚傳播儒家學說不遺餘力的態度,意在申明自己之所以現在沒有著書,是因爲“又懼吾力之未至也”,所以“請待五六十然後爲之”。意思是說,不是我光說不寫,也不是我宣講孔孟之道排斥佛老之說無法著書,而是要等到積澱成熟,一定會著書傳世的。

因韓愈與張籍之間交情較深,所以在動筆時相當用心,既要維護朋友間的情誼,又要表明自己的立場,給對方明確的答辯。所以全文用語機智委婉,略帶詼諧,既有謙恭,又不失時機加以據理,使文章起伏跌宕,一波三折,一如沉伏在浩瀚江河之中,令人驚魂動魄,又回味無窮。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