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韋應物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如何?他的詩歌有什麼特色?

韋應物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如何?他的詩歌有什麼特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韋應物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韋應物,長安人。出身世宦之家,曾祖父做過武則天朝的宰相。天寶十年(751)韋應物才14歲,還要算乳臭未乾的黃口小兒,就以門第恩蔭入仕,任三衛郎,跟隨唐玄宗扈從遊幸。也許是因爲他任俠使氣,放蕩不羈的緣故,在安史之亂中又失去朝廷庇護,曾有一段日子,“憔悴被人欺”。到乾元二年(759),他22歲了,就讀於太學,對少年時期的放浪生活深感悔悟。從此,改變志氣,折節讀節,屈己待人,謙虛好學,終於學有所成。

代宗廣德九年(763),安史之亂結束,他被任命爲洛陽縣丞;大曆九年(774),升任爲京兆府功曹;貞元七年(791),卸任後閒居蘇州。寓居永定精舍。後來因爲在蘇州任上結束仕宦生涯,所以世稱“韋蘇州”。從政以來,他清正廉潔,律己甚嚴。有個雨天,他在郡衙裏與衆文士宴飲,曾寫過一首詩,他覺得自己身居高位,不能使治下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爲官一任,不能造福一方,這使他深感愧疚。

他在《襄武館遊眺》詩中說:“仰恩慚政拙,念勞喜歲收。”儘管對民間豐收感到喜悅,可還是覺得自己施政不力,愧對一方。清代學者劉熙載說他“憂民之意如元道州”,說他像元結那樣始終保持憂國憂民的思想意識。在文學史上,韋應物是中唐前期著名詩人,白居易讚揚了他的詩。

韋應物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如何?他的詩歌有什麼特色?

他曾寫過一些詩諷刺豪門貴族奢華享樂、醉生夢死的生活,如《長安道》《貴遊行》,也寫過一些詩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痛苦艱辛,如《採玉行》《夏冰歌》。他寫的《雜體五首》更痛斥過危害人民的貪官污吏,還有一些詩直陳胸臆,既表現出朋友間肝膽相照的真誠友誼,也袒露他憂國憂民的赤子情懷。

德宗建中四年(783),這年暮春,韋應物調任,與李儋分別後,李儋曾託人捎來問候;第二年春天,韋應物寫這首詩答謝他。兩人相逢和分別都時值春季,詩人之所以在開章兩句中都用“花”來借代,無疑,用具體事物形象來指代抽象時空,容易喚起更多聯想:是啊,一年前,花下樽前,朝朝聚首,該是何等歡樂與溫馨;如今,花綻枝頭,卻人居兩地,睹物思人,怎不令人惆悵? 於是,詩人向好友傾吐分別後心頭的迷茫與鬱結:一年來,朱泚叛亂,朝政日非,軍閥囂張,民生凋敝。“世事茫茫”,國家前途和個人命運都處在難以預料中。

在這愁苦黯淡的春日,只能百無聊賴,無所作爲,怎能不使人夜不成寐?接着,又向好友袒露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在現實面前既然無能爲力,自己又體弱多病,我本來想退隱田園,辭官歸裏;可是,一看到境內勞苦人民流離失所,自己領了國家的俸祿卻一籌莫展就深感愧對,又怎麼忍心引身而退、一走了之呢?真的是左右爲難,進退維谷啊!朋友啊,我將何以爲之?

韋應物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如何?他的詩歌有什麼特色? 第2張

聽說你要來看望我,誠摯的友情當然能給我深情的慰藉,抵足而談也許使我受到更多的教益。我天天登上西樓向遠方翹首眺望,已經幾次月缺月圓了,你什麼時候才能成行?我將掃榻以待!憂時傷世的愛國情愫,披肝瀝膽的真誠友誼,流淌在字裏行間。其實,韋應物更擅長抒發閒適襟懷,描摹自然風景。《滁州西澗》就是他的代表作。

俯瞰澗邊,春草茂密,可詩人不說“春草”,也不說“芳草卻拈出一個“幽”字來形容它。也許是受氤氳水汽的滋潤,茂密的春草翠綠欲滴,再經碧波一映襯,在黃昏暗淡的光景中,泛出一派逗人遐想的清幽吧!仰望山上,高樹叢林,交柯蔽日,藤蔓披拂,古木參天。一個“深”字,足以昭示森林的濃密與深邃。這時候、傳來幾聲黃鸝的啼唱,“鳥鳴山更幽”,更顯出亙古洪荒般的幽靜……

耐人尋味的是,在這裏,不見奼紫嫣紅,也沒有蜂歌蝶舞,“幽草”與“深樹”成了西澗風光的主宰,也營構出清幽靜謐的環境氛圍。詩歌開章用“獨憐”來領起,“憐”“愛”的意思,表達無以替代的喜愛,從而表示對此情有獨鍾,這不隱隱透出詩人對爾虞我詐喧囂官場的厭倦,對靜謐安恬的林泉生活的嚮往嗎?暮春時候正是春潮上漲的季節,傍晚時分又下了一場透雨。

韋應物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如何?他的詩歌有什麼特色? 第3張

“春潮帶雨”,縱然不見洪流橫溢,澗水畢竟漲了許多。這裏本來就是荒郊野外,更何況時值傍晚,夜幕在徐徐降落,不但沒有行人,連舟子也早就回家了,只有輕如一葉的小木船在澗中漂泊,一個“自”字,表現它在清水淥波中隨流漂盪,自在橫陳。在韋應物的詩作中,白居易最欣賞他的五言詩,說他的五言詩有一種獨特風格,所達到的藝術高度使後來者難以爲繼。清代學者沈德潛也把他的五言詩與王維、李白並舉:“五言絕句,右丞(王維)之自然,太白(李白)之高妙,蘇州(韋應物)之古澹,併入化機。”

他認爲這三家以各自不同的美學風格都臻於詩歌藝術造詣的極致。讓我們先讀這首五言詩《淮上喜會梁州故人》。詩題中的“故人”是誰?事隔千年,我們固然不得而知,品味詩章,“喜會”實在是全詩的重心和詩眼。闊別“十年”,時間跨度夠漫長的;從湖北“江漢”到江蘇準陰,空間也有了改變。既然時空都發生了這麼大變化,詩人將驅遭什麼樣的方法來表現“喜會”這一詩章主旨呢?

韋應物妙不可言地運用“疏密結合”法。10年前,“江漢”初會,相逢必醉,盡歡而散;10年後,“準上”再會,時地雖殊,歡情不減。十年闊別,兩人像“浮雲”一樣漂泊無依;歲月如“流水”般過了10年,漫漫10年間,多少悲歡離合,幾多酸甜苦辣,“隻字不提,如蜻蜓點水,惜墨如金,真可謂‘疏可走馬”。這首小詩就是用疏密相間、錯落有致的表現手法,把與故人相會的喜悅情懷錶現得淋漓盡致。

韋應物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如何?他的詩歌有什麼特色? 第4張

今天,詩人要從廣陵(今江蘇揚州),乘船回洛陽了,與朝夕相處的好友告別,淒涼的心境是可以理解的;使人不解的是:詩人的航船從廣陵啓碇之後,在煙波浩渺的大江中溯流而上,向洛陽方向進發。照理說,廣陵的景物已遠遠地被拋到航船的後邊。廣陵寺廟鐘聲的嫋嫋餘音,靠空氣傳播或許還能依稀聽見;可是在詩人的視野裏爲什麼還會出現廣陵城外朦朧的煙樹呢?

這不明明是告訴讀者,詩人在航船上頻頻回首?詩章中不明說如何不忍離去,可是,那“踟躕不忍去,欲去又回頭”的依依不捨的眷戀深情,正是在廣陵殘鍾煙樹這些景物中款款傳出。詩人的航船漸行漸遠,人生多迕,世事難期,今朝分別,何處相逢,誰又說得清呢?爲了給朋友送去深情的慰藉,也爲了自我寬解,詩人想,有聚首,就有分離,這是題中應有之義,生活中哪裏有不散的筵席?世上的一切事物本來就處於變化狀態,就像這隻小船那樣,一經駛入江中,要麼順流而下,要麼逆流而上,在波翻浪涌的大江中,你能讓它停住不動嗎?朋友,還是想開些吧!

還有一首五言絕句《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乍一讀,詩歌真“淡”得像一杯白開水。在一個暑氣初消的清涼秋夜,詩人因爲想念朋友,夜不能寐,在庭院裏信步徜徉,徘徊詠唱!那位朋友邱丹正在臨平山學道。這時候,空山岑寂,只有松子在悄無聲息地降落。朋友是一個甘於淡泊、熱愛自然的人,在這美好的秋夜,他一定深宵無寐,也在山林間散步吧。自己沒有睡,也想到朋友沒有睡,這是多麼平淡的詩歌題材,可仔細一琢磨,卻有含咀不盡的詩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