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文化名家 > 是周敦頤開創了宋明理學嗎?周敦頤有哪些作品

是周敦頤開創了宋明理學嗎?周敦頤有哪些作品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021年,周敦頤時年4歲,重陽節時,父親周輔成和幾位好友飲酒聊天,看着遠處怡人的風景,心情十分暢快。村前五個土墩子引起了周輔成和他朋友的興趣。大家商量着要爲這五個土墩子想出別緻的名字,大家抓耳撓腮沒有頭緒。此時,正在一旁玩耍的周敦頤沉思了一會,脫口而出說,東邊的土墩叫木星,南邊的土墩叫火星,西邊的土墩叫水星,北邊的土墩叫金星,中間的土墩叫木星。如果一起叫的話就起名爲“五星堆”,周輔成夫人朋友們認爲周敦頤說的很有道理,便採用了“五星堆”這個名稱。後來,“五星堆”也成爲當地著名的一個景觀。

周敦頤年少的時候,常常到月岩內讀書悟道。月岩距離周敦頤家大約有七公里左右,月岩洞東西兩個方向各有一座門。進入洞穴後,如果站立的位置不同,那麼視覺也不相同,看到的景物更不相同。如果從東門進入月岩洞,從洞口看月亮只能看見下弦月,再往前走,月亮由缺變圓。行走到月岩洞中間時,月亮便成爲望月,隨後又開始了由圓變缺的變化進程。周敦頤14歲時,經常在月岩洞中讀書,通過觀察月岩內月亮的變化形狀,他領悟到了“太極陰陽”的思想。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周敦頤開創了理學,而他年少時在月岩洞中對太極的領悟,爲他後來理學理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周敦頤是北宋著名的理學家,生於公元1017年,卒於公元1073年。周敦頤號濂溪,世人將他稱爲“濂溪先生”。周敦頤爲了給學者講述理學知識,便在蓮花峯下開設了濂溪書院,於是便有了濂溪這一名號。周敦頤在濂溪書院期間,爲學生們積極地傳播理學知識,推動了後世理學的發展進程。周敦頤從小就喜歡研究學問,並具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學精神。周敦頤八歲時候,父親去世。隨後,周敦頤的母親帶着周敦頤到衡陽投靠舅父。周敦頤聰明好學,深得舅父喜愛,因周敦頤喜歡白色蓮花,舅父鄭向就在門前鳳凰山下亭中爲周敦頤種植了白蓮。周敦頤每天來此亭中學習參悟,夏天一到,白蓮盛開的十分繁密,清幽的香味沁人心脾。周敦頤經常醉心於白蓮,而後寫出著名文章《愛蓮說》,他在文中大讚白蓮的高潔和高貴,毫不掩飾自己對白蓮的喜愛之情。後來,鄭家老房子被改名爲“濂溪周氏宗祠”以此來紀念週敦頤在此求學悟道的故事。

是周敦頤開創了宋明理學嗎?周敦頤有哪些作品

古代文人的名號,往往根據居住的地方而來,比如秦觀號淮海居士,陶淵明號五柳先生。周敦頤因開設了濂溪學院,便有了濂溪先生這一稱呼。周敦頤還曾修建九江煙水亭,改名爲“煙水亭”。後人爲了紀念週敦頤,有以“濂溪”來命名九江的地標建築,比如濂溪路。

周敦頤是位學識淵博的理學家和文學家,他不但開創了宋明理學,在詩詞文學領域上也有不俗的建樹。根據資料顯示,周敦頤一生共有34篇詩詞。周敦頤遊歷四方時,將所見所聞所感寫成了詩篇。代表作品有《題春晚》、《江上別石郎中》、《牧童》等。《題春晚》是周敦頤的一首七言絕句,抒發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題春晚》全詩內容爲:“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吟餘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題目中,“春晚”兩字代表暮春晚景,這首詩歌寫於公元1071年,詩人在一個暮春傍晚,看着鄉間一片寧靜祥和的景色,詩人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歌。

詩人在第一句交代了時間和地點,即夕陽西下的鄉間。落日餘暉灑向大地彷彿給萬物鍍上了一層金色,柴門遮掩着,擋住了西沉的陽光。遠處的林子沙沙作響,原來是烏鴉歸家了,蒼茫的夜色中,只能遠遠看見幾只鳥在林中飛來飛去。詩人此時站在欄杆處,遙望鄉間小路的盡頭,發現一位樵夫正擔着木柴回家。可以想象詩人描繪的這幅鄉間生活畫面充滿了意境美和靜謐美。詩人通過描寫柴門落花、烏鴉歸家、詩人遠觀與樵夫歸家四幅畫面,展現了鄉間生活的安逸與舒適。周敦頤採用了由近到遠、以動襯靜的藝術手法,表現出詩人喜愛恬淡的鄉間生活,抒發了詩人熱愛大自然之情。

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開創者,周敦頤在學習前人思想了著作上,提出了很多新問題。他著有《通書》和《愛蓮說》等作品,其中將自己的見解融於其中,進一步推動了儒學的發展。《通書》一文中,“動而無靜,靜而無動,物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非不動不靜也。物則不通,神妙萬物。”這些便是周敦頤名言之一。這些體現了周敦頤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後來,這句話深受哲學學者的推崇,周敦頤並沒有將運動和靜止完全地割裂,他認爲靜止和運動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以參照物來說,或許肉眼看見世間萬物是靜止的狀態,事實上,它是運動和變化的,它遵循着自己的規律而來,日復一日地變化着。

是周敦頤開創了宋明理學嗎?周敦頤有哪些作品 第2張

除此之外,“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句話出自於周敦頤所作《愛蓮說》一文,周敦頤描述了自己喜歡白蓮的理由,則是出淤泥而不染。即使白蓮生長在池塘的淤泥之中,但是它的花朵美麗潔白。盛夏時節,發出清幽的香味,讓人心情愉悅。周敦頤以“蓮花”自喻,表達出自己高潔、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精神。千百年來,這句話深受後人的推崇,文人墨客紛紛以此爲座右銘,表達出自己高尚的人格節操。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