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梅雨》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梅雨》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梅雨

柳宗元 〔唐代〕

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

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素衣今盡化,非爲帝京塵。

譯文

《梅雨》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楊梅結實正是陰雨連綿的時候,天地蒼茫一片,時間恰是晚春。

愁深難眠更哪堪楚猿夜啼,好夢易醒禁不住越雞伺晨。

雨霧朦朦從海隅直達南極邊的盡頭,江濤洶洶淹沒了北去的渡口。

身上的白衣被江南的梅雨墨染,卻不是京城的塵埃所爲。

註釋

梅雨:農曆四五月間,江南一帶在楊梅成熟時,常陰雨連綿,這段時間,就稱作梅雨季節。其雨叫梅雨,也叫黃梅雨,

梅實:楊梅的果實,俗稱楊梅。

楚、越:泛指江南,這裏都是指江南的永州,永州是荊楚的最南端,也是南越的最北處。

賞析

《梅雨》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第2張

首聯寫實景。梅子成熟時,正是江南晚春季節。陰雨綿綿,大地蒼茫一片,這梅雨,有時一下就是十幾天,甚至一月餘。在這樣的季節裏,一個長居江南的人也會感到愁悶,更不必說是“俟罪非真吏”的流放囚徒了。對這梅雨中的沉悶更加不適應,更是愁上加愁。作者在這一聯寫“蒼茫”的梅雨,就給詩定下了“憂愁”的基調,這“憂愁”是沉沉地壓在詩人的心頭,揮不去,驅不散,化不開。頷聯寫柳州之荒涼,夜裏能聽見猿猴悲啼,早晨被遠處的雞聲驚醒,皆言人煙稀少。愁與夢,更是詩人不得志的心態寫照。頸聯寫天氣景象,一片朦朧晦暗,恰好是詩人此時境遇的象徵。尾聯用典。陸機詩:“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爲緇”,謝朓詩:“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字面寫白色的衣服變成了黑色,但不是京城塵埃所染,而是邊城氣候。言外之意卻是從此入京無份了——政治前途何其渺茫,心裏必定愁苦。

這首詩運用象徵手法,借蒼茫細雨來抒發作者無邊無際的思鄉憂愁;濛濛、沉沉的細雨,就是作者那深深、濃濃的思鄉之情。作者借景抒情,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情景交融。詩中的一個“愁”、一個“夢”,點化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情與景緊密聯在一起,是有獨特沉鬱的風格。

創作背景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爲永州司馬。政治失意的作者在永州遇上糟糕天氣,心中更是苦悶,遂作此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