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成語典故 >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曆史!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曆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曆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770年,西周覆滅,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爲王,史稱周平王,定都洛邑,史稱東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爲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後,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爲戰國時代。春秋戰國時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歷史典故,這些歷史典故,形成了一個脈絡,清晰記錄了春秋戰國的歷史發展和最後走向統一的過程。今天通過12個典故,來了解一下春秋戰國的歷史進程。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曆史!

春秋戰國形勢圖

1、烽火戲諸侯:西周最後一任君主周幽王,罔顧祖訓,廢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冊封褒姒爲後。爲博美人褒姒一笑,在無外敵入侵的情況下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前來勤王的各地諸侯。褒姒看到被玩弄的諸侯開心大笑。其後不久,申侯聯合犬戎攻打鎬京,幽王此時再點烽火,已無諸侯前來。周幽王被殺,褒姒被擄。周平王即位,遷都洛邑,西周滅亡,東周開始,春秋戰國時期拉開了序幕。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曆史! 第2張

烽火戲諸侯

2、箭射周天子:因鄭國在平犬戎之亂和護送周平王遷都過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鄭國權利和地位得到迅速提高,鄭武公已經權傾天下,鄭莊公更是飛揚跋扈,不把周王放在眼裏。周桓王終於不堪忍受,罷掉了鄭莊公的卿士之位。鄭莊公不但不加收斂,反而處處挑起事端,周桓王忍無可忍,親率大軍討伐鄭莊公。沒想到實力不濟,王軍潰敗過程中被鄭國大將祝聃一箭射中左肩。這就是春秋歷史上有名的“祝聃箭射周天子”的典故,自此以後,周王室在諸侯當中喪失了威嚴,其影響力大大削弱,並逐步淪爲了傀儡。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曆史! 第3張

箭射周天子

3、楚武王僭號:周武王建立西周之後,自己以“上天之子”的身份統領天下,稱爲“天子”,其他諸侯被分爲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諸侯等級不同,稱謂也就不同。而王作爲天子的專屬稱謂,任何諸侯都不得濫用,一旦諸侯自稱爲王,就是僭越行爲。楚國第六代君主熊渠就曾僭號稱王,但很快又自行取消了。春秋時期,王室衰微,禮崩樂壞。周王在諸侯心中的地位大不如前,於是楚武王便打算僭號。他先進行了一系列的討伐戰爭,向外界宣揚實力,後向周王室提出加封自己爲天王的要求,遭到拒絕後,他竟然於公元前704年,自行僭號稱王。這就是歷史上“楚武王僭號”的典故,楚武王也由此開創了諸侯僭號的先河,比第二個成功僭號的魏惠王早了三百年。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曆史! 第4張

楚武王伐隨

4、尊王攘夷: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併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爲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5、問鼎中原:繼齊桓公之後,各實力強大的諸侯國紛紛起來爭霸,楚莊王就是霸主之一。據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的過程,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並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鼎象徵王權,莊王問鼎,表明奪權之心。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曆史! 第5張

問鼎中原

6、退避三舍:晉文公重耳成爲霸主之前,曾經在外流亡十九年。在流亡到楚國時,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於是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爲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執政。晉國與楚國發生了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實現諾言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又經過一系列征戰,晉文公成爲一代霸主。

7、臥薪嚐膽:春秋末年,南方的吳、越也加入了爭霸戰爭,前一階段,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表面臣服,給夫差當了三年的馬伕,受盡折磨和屈辱。三年後被放回國。勾踐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雪恥,他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曆史! 第6張

臥薪嚐膽

8、三家分晉: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此後六卿一直把握着晉國的軍政大權。到晉平公時,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氏把範、中行氏滅掉後,公元前453年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韓虔、趙籍﹑魏斯爲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王室,一個強大的諸侯國被分成了韓、趙、魏三家。在歷史上,“三家分晉”被視爲春秋之終、戰國之始的分水嶺。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曆史! 第7張

三家分晉前的晉國

9、胡服騎射:戰國初期,趙國國君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勵行改革,改變了中國軍隊中寬袖的最初正規軍裝,以後逐漸演變改進爲後來的盔甲裝備。趙國所用的“胡服”,因爲衣短袖窄,類似於西北戎狄之服。趙武靈王的改革,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減弱了華夏民族鄙視胡人的心理,增強了胡人對華夏民族的歸依心理,縮短了二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奠定了中原華夏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服飾融合的基礎,進而推進了民族融合。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曆史! 第8張

趙武靈王

10、圍魏救趙:戰國時期,戰亂紛爭不斷,公元前353年,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爲將,孫臏爲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諸侯國之間的兼併戰爭,削弱了各自的力量,客觀上爲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曆史! 第9張

圍魏救趙

11、合縱連橫: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並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蘇秦曾經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戰國策秦策》三),他遊說六國諸侯,要六國聯合起來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而張儀卻針鋒相對地提出了破解合縱的方法,即連橫政策。通常認爲,蘇秦、張儀同爲鬼谷子的學生,是合縱、連橫的倡始者,二人同時是政敵關係。合縱連橫政策的出現,證明秦國已經進入了統一六國的實質階段。

春秋戰國的十二個歷史典故!貫穿了春秋戰國500年曆史! 第10張

合縱連橫

12、圖窮匕見:戰國末年,燕國太子丹物色荊軻與秦舞陽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於期的人頭及燕國的地圖讓荊軻他們進獻給秦王,秦王十分高興。荊軻展開燕國地圖,露出鋒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劍抵抗,衛兵乘機上前殺了荊軻。圖窮匕見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正如這個典故的意思一樣,荊軻刺秦王,圖窮匕見,戰國已經走到了盡頭,六國已處於垂死掙扎階段。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