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錫伯族文化 錫伯族人爲什麼崇尚關公

錫伯族文化 錫伯族人爲什麼崇尚關公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錫伯族羣衆視關公爲心目中的英雄,崇尚之至,喜愛有加。據老人說,一部手抄本的《三國演義》可換得一匹駿馬,可以想見關公在錫伯族羣衆社會生活和心中的地位

一本年代久遠的《三國》

在察布查爾縣孫扎齊牛錄的錫伯族西遷博物館內,我們在一堆發黃的線裝錫伯文手抄書中,發現了一本《三國演義》,封面雖已經發黃,墨色漢字繁體字的書名“三國演義”四個大字卻赫然醒目。

這本書的具體出版年代無據可考,察布查爾縣文管所所長安素只說是年代久遠。安素還告訴我們,錫伯族羣衆不只是喜歡《三國演義》的故事,而且極其崇尚關羽“忠義神勇”的精神。在清朝,每個牛錄都祭有關帝廟,錫伯族軍民每年都要祭祀關公兩次。

金泉鎮文化館館長佟春爾也說,很多錫伯族人都對《三國演義》的故事耳熟能詳。在一些牛錄,每逢茶餘飯後,都會有錫伯族說書人在樹下開講《三國演義》,圍觀傾聽的人圍得密密匝匝。像什麼“桃園三結義”、“單刀赴會”、“千里走單騎”等故事,很多人都會說上一段,甚至一些目不識丁的老人出口成章,令人大爲讚歎。

現在,在察布查爾縣還有一位非常有名氣的說書人佟寶,將近60歲。從孩提時候他就跟着父親學說書,到他這一輩已經是家傳第三代的說書人了。

錫伯族文化  錫伯族人爲什麼崇尚關公

一座保存完整的關帝廟

在察布查爾縣的納達齊牛錄,至今還有一座保存較爲完整的供奉關帝的廟宇,由當地的錫伯族羣衆修建,據說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了。

這座關帝廟系土木結構單體建築,廟內供奉着關公半坐像,如今關公的塑像已經看不到了,只留下塑像背後火焰的圖案。左右兩壁繪製“火龍戲珠”、“百鳥朝鳳”,龍鳳呈祥,左右護衛着關帝。

而在正殿東西牆壁上,各繪製有12幅《三國演義》裏的故事斷章,色彩豐富,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每幅畫面的右上方都注有錫伯文的說明。在殿外的廊下木柱橫樑上,我們還發現了“劉邦斬白蛇”的故事畫面。這些繪畫均出自錫伯族民間工匠藝人之手筆,技藝精湛,筆法細膩,稱之爲藝術品也不爲過。

一處殘留的關帝廟遺址

在察布查爾縣金泉鎮海軍希望小學旁,我們找到了一座土木結構的建築,所謂建築,其實早已看不出它當初的形狀,只徒留東面的一面斷壁、十六根方木柱,以及一個藍漆木板拼起的頂而已。打問之下,連當地的錫伯族人都不知道是什麼年代什麼寺廟。

仔細查看,我們在東牆上殘存的圖案中,發現了和納達齊牛錄的那座關帝廟中非常相似的繪畫。

最上面的一幅畫,依稀可以看到關公畫像,上身已經剝落了,從下身依稀可辨的黑色盔甲上,我們推斷這可能也是一座關帝廟。

後來,我們尋訪到金泉鎮文化館館長佟春爾,提出我們的推測,他告訴我們,那的確是一座關帝廟,估計也有150年的歷史了。在他小的時候,關帝廟還是完整的,兩側是鐘鼓樓。每到祭祀日,關帝廟很是熱鬧。到了上世紀50年代,因爲當時的歷史原因,關帝廟才被拆除了。

一個“關帝顯聖”的傳說

著名的渾巴什爾河戰役中,500名錫伯族將士與近萬名張格爾叛匪激戰,敵我懸殊,難分勝負,在這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突見狂風四起,關羽從天而降,與錫伯族將士一起衝鋒殺敵,迅速扭轉了戰局,並殲匪1000餘人,此戰成爲清政府平定張格爾叛亂的轉折點。

後來,錫伯營官兵一千五百人鑄鐘一口,置於靖遠寺內,鍾扣上鑄有關羽頭形,鐘身刻有“忠義神武仁勇靈佑諸神帝君”的銘文,以示作爲邊防將士對於國家的忠誠和對於關羽的敬仰。

當然,“關帝顯聖”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從這個傳說中,我們卻不難看出,關羽在錫伯族將士心中已成爲一種信仰,給予他們戰勝敵人的精神力量。

除了忠義英勇,關羽還是錫伯族民衆“武聖箭神”的象徵。在舊時,各牛錄在開展射箭比賽、歡度節日時都要祭拜關公,祈求比賽的成功和人丁的興旺,希望所有的箭手都能像關羽一樣成爲“百步穿楊”的英勇武士。每逢農曆5月13日,錫伯族各牛錄軍民還要在關帝廟內舉行“磨刀節”等各類慶祝活動,名曰替關公磨刀,以激發民族忠義、勇武、團結的風尚。

錫伯族文化  錫伯族人爲什麼崇尚關公 第2張

關羽,就這樣和一個民族結下了深深情誼。

追問

錫伯族爲何偏愛關公

關公精神和三國故事何以如此深刻融入了錫伯族的血液裏,察布查爾縣文管所所長安素說這要追溯到清朝時期。

錫伯族信奉關公開始於清初,與清政府的大力推崇不無關係。據史書記載,清太祖努爾哈赤對《三國演義》手不釋卷,因而《三國演義》在滿洲貴族間非常流行。

“桃園結義式”的團結,關羽、張飛式的忠勇,最適合當時新興的滿洲貴族集團政治上和軍事上的需要。當時凡是清朝統治的地區,都建有關帝廟,順治元年,清政府封關羽爲“忠義神武大帝”,乾隆年間,又加封爲“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

隨着清政府給予關羽至高無上的“神”的地位,自此關公也就逐漸自然地融入了錫伯族的社會生活和民族血液裏,深得他們特殊的偏愛。

到後來,清政府調集數萬錫伯族官兵進行屯墾戍邊,也着力在精神上藉助關公之忠、勇來鼓舞士氣。乾隆還曾經親自給伊犁、塔城、烏什幾個關帝廟分別題詞爲:“神佑新疆”、“聲靈綏祜”、“靈鎮新疆”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關公的意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